家庭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孩子爱玩该怎么办,怎么引导?

作者:河源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发布时间:2021-11-22 浏览:1296次



“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

“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

看到孩子玩,很多父母感到担心、紧张、焦虑,觉得孩子不务正业。

看到孩子忙着阅读、埋头作业、争分夺秒地答题,父母才会感到心安,满足。

那么,究竟该怎么看待孩子“玩”这件事?

孩子爱“玩”该怎么办,怎么引导?听老师聊聊“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需要,即学习的需要。但是,对儿童尤其是低龄一点儿的儿童来说,什么是学习呢?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玩”。他们玩泥、玩水、玩玩具,玩各种能接触到的东西,与小动物嬉戏,做各类游戏,并在其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游戏是儿童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比如,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是解决冲突、学会合作等各种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对儿童来说,生活从游戏开始。玩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天性。

但是,有的父母不仅常常限制孩子玩,即使允许孩子玩,也总是把玩的意义建构在学习的基础上。当他们认为某种“玩”对学习有益的时候,就允许孩子玩;而当他们认为某种活动对学习没有什么好处的时候,就以“影响学习”为理由,限制孩子的选择。这种做法本身就侵犯了儿童休息的权利和自由选择文化活动的权利。

父母在处理孩子玩的问题时,主要责任不是限制和管教,而是指导和帮助。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我的原则是:孩子贪玩没关系,而是要鼓励他好好玩,做好引导,把握正确的平衡原则。


会“玩”的孩子更健康

玩是孩子永远的动力,是创造的萌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因为玩是从兴趣出发的,是全身心投入的,是无拘无束的。而玩的本质是探索,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与孩子的玩耍有关。如果父母控制了孩子所有的时间,也就意味着控制了孩子的生活、快乐和意志,这样给孩子带来的必然是被剥夺自由的痛苦。连自由都被剥夺的人,您还能指望他独立、有思想、有创新吗?在对待孩子方面,学习很重要,但培养健康的人格更为重要。

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体现在这个人能够自由、有选择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这种自由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童年时期对自由支配时间的体验。但遗憾的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身份的中小学生每日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只有68分钟。

对城市独生子女的调查表明,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独生子女,自信心更强,并且比自由时间较少的孩子有更强的成功需要。因此,父母们应转变观念,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孩子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事实上,父母也不可能完全控制孩子。稍微管松一点儿,他就会偷偷地玩;管得太严了,他就上课的时候玩,边做作业边玩,甚至躺在被窝里玩。相反,星期天允许他们玩一天,为了玩得痛快、踏实,孩子会主动提前把作业全部写完。而星期天玩够了,星期一上课的时候他也不再想别的,就安下心学习了。


“玩”也要讲好方法

为人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比言教更有力量。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学会在玩中引导孩子。有些父母会有意识地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计划性。

比如某天孩子心血来潮,说:“爸爸,我明天想去爬山。”爸爸不会简单地说“行”或“不行”,他会问:“你的计划呢?你准备怎么去呀?跟谁去?带不带午餐?到哪个地方去?”孩子说:“我还没有想过。”爸爸就会说:“你可以去想一想,做个规划出来。”事实上,玩耍是孩子人生的演习,在玩中养成的好习惯,会被带到以后的生活中,并让他们受益终身。孩子是需要指导的,父母在孩子玩耍中给予的指导,是最有效的。

其次,玩也要从兴趣出发。玩什么呢?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孩子爱玩的东西大多数和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一致的。父母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且经常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兴趣爱好,才能真正帮助孩子选择更适合的玩的内容。

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所以我们不能用什么“哈佛女孩“”耶鲁男孩“”北大男孩“”清华女孩”这样一种统一的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第三,让玩变得单纯一些。怎么玩呢?在玩的过程中父母不要总想着学习点儿什么东西,不要教训孩子,要把玩看成单纯的玩。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如在对待输赢的态度与心态调整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和别的朋友一起玩,这样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能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第四,把玩的原则教给孩子。让孩子拥有玩的权利,并不等于放纵孩子玩的内容和方法。父母可以和孩子交谈,告诉孩子自己的担忧;告诉孩子潜在的危险和应对的方式;告诉他有些东西可以玩,有些东西最好不玩,有些东西根本不能玩;告诉孩子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第五,亲子陪伴更好玩。父母应该陪孩子一起玩:可以一起外出郊游,一块儿看电视或上网,一起下棋、讲故事,这些都是父母了解孩子、增进亲子感情的绝好机会。可是,陪孩子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功利。有些父母总想在玩中给孩子增加益智内容,这种做法孩子很不喜欢。玩就是玩,玩也要全身心投入。


“玩”上不要言行不一

特别要提示的是:父母口口声声不让孩子玩,自己却经常玩,言行不一,特别影响父母的形象和权威。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同事的故事。有一年世界杯期间,我的这名同事白天上班,晚上看球,周末补觉,不知不觉把教育孩子的事推给了孩子的妈妈。这就引来了孩子的不满,孩子说:“爸爸,凭什么你可以三更半夜看电视,我却不行?”我当时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仔细想了想,认为孩子的这个意见挺有道理的。

现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反差:一方面,成年人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放松娱乐,休闲健身、驾车旅行等,花样不断翻新;而另一方面,对孩子的玩乐却限制得越来越多,做游戏限制,和同学玩限制,看电视限制,上网更限制。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家教方式,似乎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十二种行为”调查中,就有“自己看电视却不让我看“”在家玩牌打麻将”这两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孩子对父母的真实看法。所以,做父母的要注意了,别让自己的过度玩乐影响了孩子。


知心话:

玩的本质是探索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与玩有关。



来源:知心姐姐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