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河源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心理小贴士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小贴士

心理健康,生命阳光 ——小学生心理健康小贴士

作者:河源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发布时间:2023-07-19 浏览:1326次

小学生时期是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Chapter 01

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

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Chapter 02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2.家庭教育的误区;

3.学校教育的误区;

4.社会环境的影响。



Chapter 03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一家人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另外,当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不要只是用大道理来批评孩子,而是要告诉他们究竟错在哪里,这样才不至于下次犯同样的错误。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有急躁情绪。做好沟通和交流,是消除孩子逆反心理的基础保障。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所以让小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悦纳自我的心态。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我们应该教育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讨论、寻找根源和解决方法,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鲜花固然常有,而荆棘也无法避免,从体验生活中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在学习上,不能让孩子有过多的依赖性,作业和学习上的事情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为父母不能为孩子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静心勿躁的心理品质。


家校合作,齐心协力,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家校共育的路很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长路!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