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河源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家庭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收获成长

作者:河源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发布时间:2023-06-08 浏览:1387次

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心态、纾解焦虑?看待成绩并做好人生规划?家长、学校如何开展积极教育,让孩子从容面对未来?以下是彭凯平专访整理稿。

1.收获成长的力量

Q:高考结束后,考生很容易产生新的焦虑。这该如何纾解?

彭老师

一是学习放松的技巧比如静坐、冥想。因为无论得到什么样的消息,都会让身心激动。


二是培养运动的习惯高三的学习任务繁重,没有太多时间运动,这段时间刚好补回来每天运动15到30分钟,大脑会分泌出多巴胺、催产素、内啡肽、血清素,会让你心情振奋。


三是去欣赏身边那些细微的小事,发现曾被忽视的美好。


四是建立亲密、稳定、有意义的社会关系让自己跟朋友、亲人谈心、陪伴、活动,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加紧密。


五是学一些让大脑功能交替兴奋的技能。高三高强度的学习让考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任务上。考后不妨学习如何交替兴奋,让一部分大脑功能得到休息。通俗地讲,就是培养多重爱好人不能只爱一件事情或只会做一件事情。六是对未来的人生目标进行考量,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还能干什么。


总而言之,利用考后时机让自己从备考备战状态“转型”,进入一种更加正向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状态。

2. 保持积极的心态

Q:高考结束后,考生该如何看待成绩并做好人生规划?

彭老师


对待高考成绩,考生通常容易陷入几个思维误区

一是灾难性思维,过分看重一场考试和人生道路的关系,很丧气地觉得一旦高考失利,未来就彻底没有好出路了。

二是控制幻觉,觉得所有事情都有人控制,高考失利有阴谋、不公平。

三是犬儒主义一旦没考好便愤世嫉俗,消极躺平。

四是过度完美主义觉得不够好,一定要做得更好,比如本来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没考上北大清华就不依不饶。

如何积极看待成绩、做好规划?我总结了“ABC”原则。

“A”即accept,接纳。一些同学在高考成绩出来以后,第一反应就是“不接受”。其实除了个别情况以外,成绩就是真实情况的反映,得接受现实。接受的目的是让你很快调整,如果老在幻想里挣扎,永远迈不开行动的脚步。

“B”即behavior,行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反应机制,即遇到麻烦的时候,应激状态会让我们全身充满斗志,感觉、心跳、力量都会增强。这时候能干什么?行动!当遇到不确定性时一定要行动,不要只坐在那儿分析。积极行动才能解决所有的焦虑、恐惧、担忧、愤怒。对于考生来说,行动包括准备复习、准备迎接大学生活等。

“C”即communication,沟通。无论是好心情,还是坏心情,一定要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去倾诉、交流、沟通。

3. 如何培育积极心态

Q:面对以后人生中的关口,个体应如何培育积极心态?

彭老师

积极心态是乐、欢与喜吗?不是!积极心态重要的是“积极”。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森教授指出,积极情绪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能力,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积极情绪包括自豪、平静、感恩、满足、兴趣、愉悦、希望、好奇与爱。

研究发现,人们在积极的时候,自我认同感会提升,会更愿意去设计和追求人生目标,从而智力得到提升,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创造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相反,人在消极的时候,思维会变得狭窄,也会变得愚蠢。积极心态如何培育?开关就在每个人自己手上。我主张“五施培养法”,即颜施、言施、眼施、身施和心施。

① 颜施是向人展示出有感染力的笑脸,把人类笑的天性呈现出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意义,学会关心、欣赏、悦纳自我。

② 言施是积极沟通。

③ 眼施是有慧眼慧心,用心去欣赏和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发现微言大义,发现生命的意义。

④ 身施是行动。

⑤ 心施是学会体验让自己澎湃的“福流”(Flow,亦称“心流”)。“福流”是指人们全神贯注地工作时,忘记时间运转、对周遭环境浑然不觉的心理体验。做什么事情能产生“福流”呢?我曾对中国2亿多网民所经历过的幸福状态进行过调查,发现其实中国人的幸福体验比想象中多得多,我们在做任何爱做的事情时都能够进入“福流”状态比如喜欢摄影的人会为了一张好照片跋山涉水、餐风饮露;看一部好电影时会感觉时间瞬间而过;运动、饮食、学习、工作等活动都可以产生“福流”。但是在做杂务、看电视、闲逛和无聊时,“福流”就很难产生;一心多用、同时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也很难产生“福流”。

4.全面的心理发展

Q:如何把积极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培养孩子从容面对未来的心态?

彭老师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前期靠体力,中期靠脑力,后期靠心力。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几位研究人员长期跟踪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姚期智班、学堂班等创新培养模式的学生。结果发现,那些能在毕业后长期保持竞争力并取得更大人生成就的学生,除了具备超常的智力因素之外,还至少拥有十项积极的品格优势与美德,其中就包括开放性、同理心、坚韧、坚持、勇气、感恩、包容、人文价值取向等。让孩子更优秀、更出色,就要用积极心理学赋予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学会以积极、阳光、正面、乐观的态度看待世界。

落实积极教育有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是情商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都应该进行情商教育,教学生如何发现、培养、管理积极情绪。

二是幸福教育,体验“福流”

三是利他教育,教导学生如何去爱人、帮助人、服务人。

四是乐观的性格教育,让孩子相信明天更美好。

五是美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将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学连在一起,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六是社会关系建设教育,强调与社会接触的重要性。

七是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呼吸新鲜的空气、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唱歌、热爱大自然等。


把积极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里还有三个建议。

第一,把积极心态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可感知。我们在思政教育中所弘扬的集体主义精神、利他精神等,和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念是相通的。可以把积极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技巧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测量或者观察标准,让思政教育的效果能呈现出来、感受得到。

第二,把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道德教育现代化。今天的道德教育,应该更加实用、接近现代生活。

第三,及早进行心理知识的大众教育,让心理教育普及化。在很多国家,心理学是必修课,做人的第一个技能就是知悉自己的心态。虽然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从中小学到大学都有心理课程,但是这种传统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仍存在一定差异。传统心理学强调控制、管理、压制,而积极心理学强调转移、替代、升华。

积极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有全面的心理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不是只会考试的人,而是有灵性、悟性、感性和德性的新人才。快乐积极地生活,哪怕面对压力与困难,也要活出心花怒放的感受。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