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贴士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小贴士

起床靠催,作业靠盯,为什么孩子学习总是缺乏动力?

作者:河源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发布时间:2022-01-12 浏览:1020次

听到过很多家长说类似的话:“求学求学,现在不是孩子求学,是我求着孩子学!”确实,很多孩子不爱学习、不想学习,家长用尽浑身解数求着孩子学习。明明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到最后他却满腹委屈,甚至觉得自己是替父母来受罪。

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他们认为是父母“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他们的学习完全是被动而不是主动的,这就是孩子缺乏学习内驱力的典型表现。 


激发学习内驱力的三个要素

内驱力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培养孩子学习内驱力,首先要了解它的形成原理。美国某心理学家的自我决定论认为,所有人都有三个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和成就感。当这些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孩子对于某件事的内在决定动机自然就提升了。


01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对孩子来说,归属感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认同和包容。当孩子感觉自己在家庭中被关注、被理解、被认可时,他(她)的归属感就会获得充分满足,他(她)就会真正将自己看作家庭中的一员,努力保持自己最好的状态,其中就包括主动学习。

02自主感

自主感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的选择、决策拥有掌控力和决断力的感觉,可以直接理解为“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拥有实际掌控权”。孩子在成长探索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保持在一个兴奋的高点上, 有些事情让他们兴致高昂,有些则让他们意兴索然。

如果孩子对于一件事没有自主决策的能力,而是被父母安排或命令去做的,那么他们就很难将其看作自己的分内事,自然也就很难做好。只有当孩子具备自主感,拥有了某些可以自己说了算的瞬间, 他们才会对相关事情担负起责任,并且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03成就感

成就感是能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孩子自主选择是引导学习的第一步,而后续的学习过程则需要成就感的支撑。需要注意的是,成就感强调的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感觉自己能不能做到。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对于一件事的完成至关重要。成就感培养的是,当孩子面对新事物时可以对自己说“我能行”,而非“我做不到”。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4个方法

基于学习内驱力的形成原理,我们可以用一些具体办法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内驱力,这里给大家介绍 4 个切实可行的小方法。

01正面语言:无条件接纳的归属感

“无条件接纳”指父母接纳自己的孩子是基于孩子本身具有的无限价值和尊严,与孩子的相貌、才能、成就、社会地位无关。通过“正面语言”,即带有积极色彩、能起到宽慰鼓舞力量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

在家庭中没有归属感的孩子是很难有自我驱动力的。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这种负面语言下的打击式教育,而应当多跟孩子说的正面语言,给孩子正向的鼓励和认可,例如“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件事”“关于……你做得很棒,真为你骄傲”等。


02选择式提问:小步放权,逐步自主

一提到给孩子放权,父母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放飞自我、局面失控、麻烦加倍等负面情境。的确,我看到过一些父母尝试完全不管孩子的作业,让孩子自行决定,最后却发现孩子根本没有独自规划和完成作业的能力。更麻烦的是,家长还要承担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问题。不得已,送出去的权利又只好再收回来,还要感叹一句:能够放权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太顽劣,不管根本不行。

给孩子放权,可以先从一小步开始。逐步给孩子放权,有个特别好用的方法,那就是用选择式提问,使用“先做……还是先做……你自己决定”的句式,让孩子在有限的选择里发挥自主能动性。提出选择式提问时,要注意两点:首先,两个选择都是你能接受的。其次,提问后一定要加上“你自己决定”,因为这会让孩子真切地感觉到可以“由我自己来做主了”。


03启发式提问:充分放权,享受自主

当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逐步踏入自主世界后,家长可以开始尝试给予孩子更充分的自主权,让孩子真正感受自主的魅力。这时候,父母的做法可以由选择式提问转变为启发式提问。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提问,孩子会产生一个自主思考的过程, 他会将学习看作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同时他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被人尊重和聆听的。当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做主的时候,他会更有责任感,也更愿意付出努力,而不会感觉自己在接受别人的意志,是被父母强迫学习的,从而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和家长的对抗上。


04激励式刻意练习:小目标产生成就感

大家也许注意到,孩子玩游戏时常常不用家长教自己就能学会,对有的游戏还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那些游戏之所以能够让孩子上瘾,往往是因为孩子在游戏环节中获得了“我能行”的满足感,这极大地鼓舞了孩子玩游戏的斗志。

我们可以模仿游戏的设置,把这种游戏中的美好体验转移到学习中。在孩子陷入学习瓶颈、信心受挫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一点点找回信心。可以分两个步骤做:

第一步,分解目标,刻意练习

第二步,及时鼓励,适时激励。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然后再把小目标变成每天需要做的刻意练习,加上家长的及时鼓励和肯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渐渐觉得:“我能行,我可以做好。”

但是,需要注意:激励方式需要孩子自己认可,而且不要让这种外部激励变成主导。孩子努力达成目标,不只是为了获得这些激励,而是感受完成目标时的美好体验,确认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获得成就感。

 



知心话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老师的鞭策、激励等行为属于外部驱动力。一旦放松管教,孩子就会有所懈怠。其实,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最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文章来源:全国少工委。